全球人才流动格局重构
- 发表时间:2025-07-29 17:59:00
- 来源:未知
- 人气:
”我们正处于技术变革、人口转型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交汇的时代,人才是战略资产,也是国家能力》。”近日,在北京2025全球人才峰会上,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主席丹尼斯•西蒙说道。
本次峰会由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主办,吸引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学者、企业家与国际组织代表。会上,中外专家代表围绕全球人才流动格局、制度适配性与教育改革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观点聚焦于当前全球人才体系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专家们认为,各国应携手在新技术革命和地缘政治变局中重塑包容、协同与开放的全球人才治理机制。
趋势突变 全球人才制度需重构
丹尼斯•西蒙系统梳理了当前全球人才流动面临的关键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和量子计算正在推动增强型劳动力的广泛应用,但多数国家的现行政策体系尚未完成与之相适应的结构调整。这一转变意味着人才管理政策需要突破传统职业分类与终身制教育的范式,转向灵活、适应性强的学习与工作制度。
“全球人才竞争已经高度地缘政治化,人才不再只是经济资产,更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蒙进一步表示,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通过整合教育、移民与创新政策形成统一战略,部分国家则在以安全为名收紧签证、限制科研合作,这类“战略性后退”正在削弱全球知识共享体系。与此同时,随着远程协作和数字平台兴起,人才组织结构趋向去中心化,现有政策在社保、税收及资质认定方面暴露出明显滞后,亟需国际层面的机制协作与制度创新。
对此,AGTO总干事王辉耀表示,当前全球人才竞争格局呈现出“美国领先、亚洲崛起”的态势。他在峰会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人才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人才规模全球第一,在知识产权 、科研产出等指标上持续向好,且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全球人才制度的重构不仅要关注人才引进,还应从制度理念上推动技能互认、流动便利、生态开放等要素体系化升级。”王辉耀说。
Al教育 培养“技术+人文”复合人
人工智能 快速发展,技术变革将 如何影响教育与人才战略?对此,尽管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
升,但公共政策若不匹配,将使技术红利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他以美国过去30年创业率下降为例,认为政策过度向科研精英倾斜,忽视了对本地创业人才的制度支持,导致薪酬停滞、教育质量下滑。他呼吁重建公平、普惠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成长空间。
“AI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垂直知识+跨文化理解’的双重要求。”宇音数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曼•利亚纳格介绍,其团队正尝试建立识别精神健康的AI模型,但现有AI系统由于缺乏高质量、结构化的心理数据,在感知人类情绪方面能力有限。他指出,这一挑战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制度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与教育系统共同投入数据建设与伦理框架。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在有技术培养和人文关怀的同时,避免成为“定向精英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构成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江苏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麦非文看来,职业与技术教育是AI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特別强调,应避免将人才教育仅等同于高端精英的培养,要更加关注普通劳动者在技术革命中的再培训与能力转型,构建兼具学术自由与实践导向的人才教育模式。
开放平台 推动多元互信人才流动机制
“人才流动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需要本地配套服务和文化环境的支撑。”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赫结合自身在国际留学生创业平台建设中的实践指出,企业不应只是“使用”人才,还应投入资源培育人才,构建良性循环的国际人才生态。
优化人才生态不仅体现在企业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校友会会长黄海峰从多年在德国和美国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促关系。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开放程度决定了其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他建议,城市应从居留便利、户籍制度、人文环境等方面打造“人才自由港”,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
“全球人才往往会在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之间寻找平衡。”对于人才培育的环境问题,丹麦科学与商业外交中心创始人、丹麦洛斯基尔德大学社科商业学院教授沙哈马克•雷扎伊从人才心理特征切入,他表示,吸引这类人才的不只是工资待遇,更是制度是否赋能、文化是否包容、社会是否尊重个体价值。他建议,国家形象建设和制度吸引力也应成为全球人才政策中的核心要素。
对于“国家形象建设”这一概念,经合组织(OECD)高级顾问海博强调,提升签证便利度、加快学历互认、推动服务数字化等加速人才流动的制度是全球人才政策优化的关键方向,全球人才政策的重心已从“开放”转向“精细治理”。海博认为,文化旅游 应该与人才引进联动部署,打造有吸引力的国家和城市品牌,用地区特色吸引人才。
面对技术演进与全球格局深刻重构,与会专家展现出一个清晰共识:人才不仅是资源,更是制度塑造与合作构建的催化剂。“20世纪主要的特征是资本流动,而21世纪的标志应当是人才流动,以及我们的政策是会限制还是促进这样的流动。我们不应再问能否跟上变革的步伐,而是思考如何塑造变革,驾驭变化。”西蒙说。
本次峰会由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主办,吸引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学者、企业家与国际组织代表。会上,中外专家代表围绕全球人才流动格局、制度适配性与教育改革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观点聚焦于当前全球人才体系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专家们认为,各国应携手在新技术革命和地缘政治变局中重塑包容、协同与开放的全球人才治理机制。
趋势突变 全球人才制度需重构
丹尼斯•西蒙系统梳理了当前全球人才流动面临的关键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和量子计算正在推动增强型劳动力的广泛应用,但多数国家的现行政策体系尚未完成与之相适应的结构调整。这一转变意味着人才管理政策需要突破传统职业分类与终身制教育的范式,转向灵活、适应性强的学习与工作制度。
“全球人才竞争已经高度地缘政治化,人才不再只是经济资产,更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蒙进一步表示,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通过整合教育、移民与创新政策形成统一战略,部分国家则在以安全为名收紧签证、限制科研合作,这类“战略性后退”正在削弱全球知识共享体系。与此同时,随着远程协作和数字平台兴起,人才组织结构趋向去中心化,现有政策在社保、税收及资质认定方面暴露出明显滞后,亟需国际层面的机制协作与制度创新。
对此,AGTO总干事王辉耀表示,当前全球人才竞争格局呈现出“美国领先、亚洲崛起”的态势。他在峰会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人才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人才规模全球第一,在知识产权 、科研产出等指标上持续向好,且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全球人才制度的重构不仅要关注人才引进,还应从制度理念上推动技能互认、流动便利、生态开放等要素体系化升级。”王辉耀说。
Al教育 培养“技术+人文”复合人
人工智能 快速发展,技术变革将 如何影响教育与人才战略?对此,尽管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
升,但公共政策若不匹配,将使技术红利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他以美国过去30年创业率下降为例,认为政策过度向科研精英倾斜,忽视了对本地创业人才的制度支持,导致薪酬停滞、教育质量下滑。他呼吁重建公平、普惠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成长空间。
“AI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垂直知识+跨文化理解’的双重要求。”宇音数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曼•利亚纳格介绍,其团队正尝试建立识别精神健康的AI模型,但现有AI系统由于缺乏高质量、结构化的心理数据,在感知人类情绪方面能力有限。他指出,这一挑战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制度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与教育系统共同投入数据建设与伦理框架。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要在有技术培养和人文关怀的同时,避免成为“定向精英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构成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江苏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麦非文看来,职业与技术教育是AI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特別强调,应避免将人才教育仅等同于高端精英的培养,要更加关注普通劳动者在技术革命中的再培训与能力转型,构建兼具学术自由与实践导向的人才教育模式。
开放平台 推动多元互信人才流动机制
“人才流动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需要本地配套服务和文化环境的支撑。”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赫结合自身在国际留学生创业平台建设中的实践指出,企业不应只是“使用”人才,还应投入资源培育人才,构建良性循环的国际人才生态。
优化人才生态不仅体现在企业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国校友会会长黄海峰从多年在德国和美国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促关系。他进一步指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开放程度决定了其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他建议,城市应从居留便利、户籍制度、人文环境等方面打造“人才自由港”,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
“全球人才往往会在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之间寻找平衡。”对于人才培育的环境问题,丹麦科学与商业外交中心创始人、丹麦洛斯基尔德大学社科商业学院教授沙哈马克•雷扎伊从人才心理特征切入,他表示,吸引这类人才的不只是工资待遇,更是制度是否赋能、文化是否包容、社会是否尊重个体价值。他建议,国家形象建设和制度吸引力也应成为全球人才政策中的核心要素。
对于“国家形象建设”这一概念,经合组织(OECD)高级顾问海博强调,提升签证便利度、加快学历互认、推动服务数字化等加速人才流动的制度是全球人才政策优化的关键方向,全球人才政策的重心已从“开放”转向“精细治理”。海博认为,文化旅游 应该与人才引进联动部署,打造有吸引力的国家和城市品牌,用地区特色吸引人才。
面对技术演进与全球格局深刻重构,与会专家展现出一个清晰共识:人才不仅是资源,更是制度塑造与合作构建的催化剂。“20世纪主要的特征是资本流动,而21世纪的标志应当是人才流动,以及我们的政策是会限制还是促进这样的流动。我们不应再问能否跟上变革的步伐,而是思考如何塑造变革,驾驭变化。”西蒙说。
推荐资讯
- 2025-07-31政策兴企 送才进企 保障惠企 大连市推动
- 2025-07-30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技工队伍 江苏南通多
- 2025-07-29全球人才流动格局重构
- 2025-07-29讯丰AI交互数字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
- 2025-07-28传承红色基因 炼就“金字招牌” 内蒙古
- 2025-07-25数智化带来新机遇 第三届企业人力资源发
- 2025-07-25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万名大学生
- 2025-07-24数智加速乐业 天津市滨海区构建青年群体
- 2025-07-23河南濮阳打造乡村劳动力“15分钟就业圈
- 2025-07-22以“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四川攀枝
- 2025-07-2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健
- 2025-07-21集章打卡 AI面试 直播带岗 太原产业园万
- 2025-07-19建体系 搭平台 强服务 河北省发挥人力资
- 2025-07-18打出服务组合拳 织密民生幸福网 内蒙古
- 2025-07-17人才“流动共享”校企融合创新
- 2025-07-16明确建设标准!人社部发布基层公共就业
推荐产品
-
AI交互数字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于高效、便捷、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服务模式在面对大量用户咨询和业务办理需求时,往往存在效 -
速聘求职机
速聘求职机AI速聘求职机讯丰速聘求职机 3D人脸识别 自带4G全网通 21寸高清触控屏 6核CPU 百兆宽带 高速WIFI 精准定位 智能感光 活动入场刷脸签到 快速刷脸 -
公共就业人才招聘服务系统
公共就业人才招聘系统平台为搭建全市多媒体信息化多渠道发布平台,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共享;建设全市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水 -
校友会管理系统
校友会管理系统,校友会服务系统 校友会管理程序,校友会小程序 (1)校友会首页 首页是访问校友会网站的第一个界面,将校友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集中
最新资讯